2025 年 10 月 29 日下午,几辆汽车从句容市区出发,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七拐八绕近一小时,最终停在郭庄镇汤庄村的小路尽头。路边的水稻田里,正加紧赶工的村民们闻声抬头,满是尘土的脸上立刻绽开笑容,纷纷挥着手喊道:“欢迎江苏农林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帮我们收割水稻!” 收割队由江苏农林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教师和亚夫新农人学院农创班的各位同学组成,简单的招呼过后,师生们和村民们一同投入到紧张的水稻收割作业中。
“多亏了你们愿意来!我们村位置偏,之前联系了好几家收割机构,都嫌路远不愿来,眼看着稻子熟得透了,天气预报明天有雨,心里急得慌。” 收割间隙,村民李大叔向师生们念叨着。原来,汤庄村地处句容市郭庄镇深处,交通不便让水稻收割成了难题。此前村支书试着联系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求助,没想到机电工程学院刘书记和高院长一听情况,当即答应组织师生前来支援,这让村民们又感动又惊喜:“有大学生和专家来帮忙,今年的稻子总算能及时收回家了!”
田间地头,全国技术能手缪士贵大师正稳稳操控着收割机操纵杆,金黄的水稻秆随着机器的推进被一行行整齐收割,饱满的稻穗顺势落入储粮箱。“大家看,收割机的切割高度要根据稻秆高度微调,这样既能保证收割干净,又能减少稻粒掉落。” 缪大师一边操作,一边向围在旁边的学生讲解农机使用技巧,时不时停下机器,手把手指导学生调整操作参数,让书本上的 “农机原理” 变成触手可及的实践技能。

为了让学生们更真切体会农耕劳动的辛苦,村民们还特意拿来镰刀,教大家手工收割水稻。“左手抓稳稻秆,右手镰刀斜着下,力度要刚好切断根茎……” 在村民的示范下,学生们握着镰刀慢慢尝试,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每一步都格外认真。有老师提议举办一场 “水稻收割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好完成收割。随着一声 “开始”,同学们各自组队,田间顿时响起镰刀割稻的 “沙沙” 声,偶尔传来学生们 “哎呀,稻秆抓滑了” 的轻呼,引得周围人阵阵欢笑,劳作的疲惫也在欢声笑语中消散不少。

“以前在课堂上学‘农业生产’,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亲手割稻才知道,每一粒米都来得这么不容易。” 学生徐浩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手里仍紧紧攥着镰刀,“以后再学农机研发,我肯定会多想想农民伯伯的实际需求,争取造出更适合偏远乡村的轻便农机!”

夕阳西下时,一片片水稻已收割完毕,师生和村民们一同将稻穗装袋,看着满载的粮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这场跨越城乡的助农行动,不仅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更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读懂了 “粒粒皆辛苦” 的深意,让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的种子在田间地头悄然扎根。

撰稿人:戴茜 审稿人:万里 上传人:吕彦佑